2018年1月底,环南海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任明迅教授、徐诗涛副教授和博士生谭珂、硕士生向文倩一行4人赴菲律宾采集金虎尾科风筝果属Hiptage、苦苣苔科Gesneriaceae、秋海棠科Begoniaceae植物,先后在吕宋岛的Arayat、Makiling、Sagada;巴拉望岛的Iwahig、Tabon Cave、Brooke’s Point以及宿务岛的Nugas开展了近2周的野外调查与采集。
共采集到风筝果属3种:风筝果H. benghalensis、吕宋风筝果H. luzonica、H. pubescens,还有同属2-3个种待定;同时还采集到当地引种栽培的金虎尾科金虎尾属Malpighia和金英属Thryallis植物各1种,为风筝果属分类订正、系统发育与环南海区域的迁移历史、园艺引种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。另外,采集了秋海棠科、苦苣苔科、兰科、唇形科、旋花科等腊叶标本近100份、DNA标本近200份。
菲律宾与海南岛同属热带岛屿,有着相似的热带雨林和共同的热作事业;菲律宾还拥有环南海区域最多的岛屿、最长的海岸线,是环南海区域极其重要的研究地点与合作伙伴。此次植物采集与生态考察,为海南省和我国热带野生植物资源收集、保护以及后续与菲律宾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本次菲律宾的植物采集与考察,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1670230、31660229)以及海南省“海智计划”海南大学工作站项目资助。
电话:0898-66278285 暂无(传真) 邮编:570228